江苏师范大学2022年物理与电子工程学科全球人才云聘会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2022 Global Talent Seminar for Global Elites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会议时间:2022年5月中下旬
会议形式:江苏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视频线上宣讲+学科人才视频交流
欢迎报名,敬请关注!
一、学校及学院简介
(一)学校概况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2020年,学校跻身《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内地高校前50;列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国(内地)大学第102位,“中国大学评价”第116位,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457亩,校舍面积93.4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1亿元;图书馆藏书318万册。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59个本科招生专业,3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专任教师1688人,其中正高346人、副高63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2.3%,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占比43%。拥有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8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学历教育留学生53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二十余万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建有国家级部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6部,各类省级精品课程68门、精品教材和重点教材74部。承担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获“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47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学校现有6个省优势学科、12个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4个学科入榜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6个学科入榜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拥有国家“2011”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科技创新平台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44个。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39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1项(重大项目13项、重点项目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4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学校位列2021中国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排名第44位;2020软科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第72位。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内地高校Top100”。发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一流期刊论文22篇。2020年首次以第一单位、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部级科研奖励14项。20个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案例库。“留学生群体与民国的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拥有2个江苏省重点培育建设智库,在“一带一路”研究及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智库成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获首届“中国智库学术成果优秀报告奖”。
学校获首批“全国文明校园”并蝉联该荣誉称号,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校园”,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江苏师大人将继续发扬“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校园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二)学院概况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物理学(师范)、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和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师范)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核心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类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学院现有物理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和电子信息类 5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撑我校工程学和材料科学入选ESI全球前1%;光学工程学科入选江苏省优势学科三期建设项目;学院现有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江苏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个,国家发改委(共建)科技协同创新平台、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激光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平台16个,获经费支持1.5亿元。
学院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特聘专家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特聘教授5人,江苏省双创人才6人,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7人,江苏省“青蓝工程”6人,江苏省“333工程”2人,“洪堡学者”和“玛丽·居里学者”各1人,江苏省双创团队2个,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专任教师100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4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6%,具有海外研修经历的教师约占62%。
学院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5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优青1项,面上项目20项,青年项目21项,国际合作等项目13项;承担国防军工项目8项,其中军队后勤保障部重点项目1项;获省部级项目31项,市厅级项目40项;纵向科研经费累计近5000万元;申请专利4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30余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约500篇,其中Nat. Commun. 3篇、PNAS 1篇、PRL 4篇,连续三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和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科技奖项10余项。
学院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为途径,主动服务区域科技创新、打造高端融合创新平台,相继与邳州市、新沂市、徐州市高新区合作共建产业研究院,共获得政府资金支持1.4亿元。3个产业研究院全部入选徐州市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中红外激光应用技术产业研究院获评2019年度江苏省技术转移联盟“十大技术转移优秀案例”。转移技术成果91项,合同金额1400余万元,其中单笔500万元1项、160万元2项,横向经费总额3800万元。
在学院党政共同领导下,全体物电人休戚与共、齐心协力,恪尽职守、奋发作为,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努力为实现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引进对象基本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思想品德优良,团结协作,敬业乐群,廉洁奉公,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能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
三、引进对象类别及条件
(一)特聘教授
具有卓越学术成就和影响力的国内外一流学者或大师级人才;或具有良好学术声誉和深厚学术成就的学科领军人才;或已形成稳定研究方向并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具备独立带领团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的学科带头人。
(二)教授
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在其研究领域取得突出业绩,具备主持和指导学术创新的能力。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三)博士
研究方向符合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在其研究领域取得较好成绩,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自然科学类博士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艺术体育实践类博士经学科专家组审议,实践能力较强,符合教学科研工作需要,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三、引进待遇
(一)特聘教授: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年薪、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提供130平米以上过渡住房或提供相应租房补贴,工作满十年并经学校考核合格赠送130-350平米住房或相应购房补贴。配偶工作酌情安排。具体待遇一人一议、一事一议。
(二)教授:提供安家费20-40万元,提供13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5年或相应租房补贴。实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20-30万元,非实验学科提供科研启动费10万元。配偶工作酌情安排。具体任务及待遇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
(三)博士:签订三年首聘期合同,提供过渡住房或租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待遇。首聘期期满,经学校考核合格,另提供相应待遇。
1.入职三年内,除工资外,享受以下待遇:
类别 | 过渡住房 | 安家费 (万元) | 科研费(万元) | 配偶安置 | 备注 | |
实验学科 | 非实验学科 | |||||
优秀博士 | 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 | 20 | 20 | 10 | 酌情考虑 | 博士类别由学校根据成果综合认定,教学能力特别突出者可适当放宽其他成果要求 |
一般博士 | 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 | 10 | 10 | 5 |
2.三年首聘期期满,完成首聘期任务,经学校考核合格,除工资外,另提供以下待遇:(1)服务满10年(含首聘期三年)并考核合格,提供100万元购房补贴;(2)提供60平米左右过渡住房免费居住或租房补贴,免费期或租房补贴期至100万元购房补贴全部发放完毕为止。
3.紧缺人才和特别优秀博士的引进条件、聘期任务及待遇由学校研究决定。
4.引进人才的具体聘期任务及待遇以双方合同约定为准。
四、报名方式
报名链接:
或扫码以下二维码报名
五、人才工作办公室联系方式
1.通讯地址:江苏省徐州铜山新区上海路101号
2.邮编:221116
3.电话:0516-83656129
4.联系人:常老师、王老师、祖老师
5.Email:rsk@js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