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胸襟 向海而兴 海洋强国 人才先行
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时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五个坚持、五个注重”办学原则和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锚定“333”世界一流船海强校发展目标,持续加大全球优秀青年英才的引进力度,不断健全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和特色化阶梯式的培育体系,大力倡导求实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文化,用心用情解决青年教师成长之虑、后顾之忧,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发展局面。
2025年学校诚邀全球英才参加第十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与我们一起,开创属于我们的“大航海时代”!
兴海论坛旨在通过邀请不同学术背景的海内外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技术问题等展开研讨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加强海内外学者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认识与了解,促成一批精英人才的加盟,打造世界高水平师资队伍和船海核领域人才高地,携手共筑海洋强国梦!
申报时间: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接受申报
申报方式:请登陆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网站注册报名。受邀者将会收到主办单位的参会邀请函件,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踊跃报名、咨询相关细节。
日程安排:论坛拟定于2025年6月末或7月初召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学校开幕式+学院N个分论坛的方式进行。
差旅及食宿:凡受邀参加线下兴海论坛的青年学者,需自订行程安排,学校按国家规定经济舱或二等座标准予以全额报销往返机票、火车票。会议期间学校统一免费安排食宿。
联系方式:联系人:殷翔宇、马杰
联系电话:+86-451-82518061、+86-451-82519049
联系邮箱:rencai@hrbeu.edu.cn
mjzzj@hrbeu.edu.cn
n 卓越的你,选择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十大理由
1.国家战略成就梦想扬帆远航——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
2.直聘通道加速人才跨越发展——可直聘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保证充足研究生指标
3.高端平台助力优质成果产出——任务饱满、经费充足、设备前沿
4.人才政策最强激励振奋人心——一人一策,精准支持
5.优厚待遇彰显工作生活体面——比肩东南、生活无压、笑面人生
6.事业编制保障人才潜心问道——宁静致远,回首已是“大先生”
7.文化传承陶冶情操锻造一流——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72载风雨兼程
8.居有其宅胸怀天下御驶神州——教工之家,物优价美,拎包入住
9.子女教育一站配套后顾无忧——龙江顶尖幼小初中坐落校内
10.最美校园移步换景溢满双眸——春观杏花夏赏荷,秋舞红叶冬弄雪
如果你满怀实干兴邦的报国热忱,不乏为梦想奋斗的执着勇气,追寻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平台,那么欢迎你加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与我们一起,开创属于我们的“大航海时代”。
白山黑水 松花江畔
青檐碧瓦 啸虎呈祥
大工至善 大学至真
军工血脉 泽远深长
哈尔滨工程大学源起“哈军工”,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傲列“国防七子”,涵盖理、工、文、法、经、管等多学科门类,是首批“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高校、“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三海一核”是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海洋是我们的征途,船舶工业是我们的航程,核工业是我们的舞台。
学校是中国船舶工业和核工业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是中国船舶工业和核工业最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之一。
n 我们的机遇:谋海济国责任重 因海而兴正当时
船海领域:海洋强国、一带一路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我国拥有473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战略利益和战略空间不断向海洋拓展和延伸,大力发展海洋事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核能领域:核工业强国
70多年来,我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一系列自主重大跨越,构筑了完整的核工业体系,已经成为世界核工业大国,正在向世界核工业强国转变。到2030年中国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5亿到2.2亿千瓦,核能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区域发展:东北振兴、山东蓝色经济产业发展、海南自贸港建设、南通产业共建
哈尔滨新区是国家唯一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增效、顶尖人才竞相汇聚、智慧城市拔地而起、自贸试验区焕发生机……
以哈尔滨校本部为中心,学校正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结合自身“三海一核”办学特色,着力打造烟台研究院、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南海研究院、长三角高等研究院——哈-烟-青-琼-通五地品牌建设,可供教师多样选择工作地点。
作为以“三海一核”为特色的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正迎来建校以来最佳的历史机遇期。
n 为您提供的平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0余个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全国第一
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第三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国内领先
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列
2024年硕博士招生规模达到5800人,居全国高校前列
2024年全年科研经费到款超32亿元,人均年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本科招生专业 43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3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33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7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13个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3个
国家重点学科 4个
国防特色学科 10个
国防特色专业 7个
工信部重点学科 3个
n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学科研单位
船舶工程学院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水声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保密学院、国家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体育部
n 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船舶与海洋工程
力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机械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光学工程
核科学与技术
数学
n 我们诚挚邀请这样的您加盟
杰出领军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领导力,在所从事领域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备引领相关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提供优厚满意的安家费,可直聘正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具体待遇可一人一议。
优秀海外学者
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且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历,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提供优厚满意的安家费,可直聘正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具体待遇可一人一议。
青年拔尖人才
具有较好科学研究能力,在所从事领域取得国内领先的成就,研究水平居本领域国内外青年学者前列,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提供优厚满意的安家费,可直聘正高级职称、博士生导师,具体待遇可一人一议。
优秀青年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具有良好学术基础和成长为青年拔尖人才的潜力,学校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年薪+奖励绩效+科研等其他收入+学院个性化奖励等,符合条件的给予优厚满意的安家费。
博士后创新人才
具有较强学术潜力,年龄不超过35周岁,获得博士学位且时间不超过3年,能够胜任专职科研岗位需求,具有较快发展成为优秀青年教师的潜力。
上述人才均提供学校事业编制,符合申报条件的可申请学校“兴海人才培育支持计划”,入选者在支持期内可额外享受学校提供的的岗位特贴。
联系人:殷翔宇、马杰
联系电话:+86-451-82518061
+86-451-82519049
联系邮箱:rencai@hrbeu.edu.cn
mjzzj@hrbeu.edu.cn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哈尔滨工程大学1号主楼812室人力资源处
邮编:150001
招聘学科方向及具体联系方式
序号 | 单位 | 学科及研究方向 | 联系方式 |
1 | 船舶工程学院 | 船舶与海洋工程 海洋无人航行器技术 水利工程 力学、动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固体力学、冰力学、工程力学、流固耦合动力学、气泡动力学 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洋可再生能源 船舶与海洋工程总体设计、优化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 船舶耐波性、操纵性、推进与节能技术 极地冰区技术与装备 环境载荷与结构安全性 跨介质航行器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深海工程技术、深海平台与立管. 河海工程智慧孪生管理技术 试验技术 | 联系人:孙士丽 联系电话:+86-451-82519910 联系信箱:sunshili@hrbeu.edu.cn |
2 |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 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方向:超轻高强复合材料结构、吸波/承载多功能结构、先进减振降噪材料与结构、海洋工程流固耦合力学 防护工程结构力学方向:高性能工程结构与新材料、多物理场耦合的智能结构监测技术和安全评价、弹性波动力学、冲击动力学 航行器跨介质力学方向:跨介质航行器结构与材料、多相流体动力学、跨介质动力技术、跨介质航行器控制技术、装备结构系统可靠性评估技术 热工流体力学与安全技术方向:传热与热工流体力学、船舶污废水处理技术、舱室空气环境控制技术、火灾科学与安全技术 | 联系人:于国财 联系电话:+86-451-82589265 联系信箱:yuguocai@hrbeu.edu.cn |
3 |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 高效强化燃烧理论及低排放控制 传热传质理论及应用 船海动力装置总体性能与结构 船海动力装置振动噪声控制 船海动力装置控制与测试 船海动力数字化与智能化 深远海能源开发与水下特种动力 | 联系人:朱元清 电话:+86-451-82519124 邮箱:zhuyuanqing@hrbeu.edu.cn |
4 |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 控制科学与工程:群体智能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导航与定位、智能决策、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目标识别、机器学习、复杂系统智能控制、信息融合、智能感知、数字孪生、机器人学、计算机视觉、脑认知与类脑智能、机器学习、脑机接口、计算生物学、人机工效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海洋环境智能预报预测、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海洋数据同化、海洋遥感技术、海底数据科学、海洋电磁环境监测、海底地理信息系统;微纳超导量子干涉器件、新型惯性器件、智能传感技术与器件、微增材制造传感器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多模态学习、多智能体系统、认知与推理机制、类脑智能探索、智能计算 电气工程:电力传动智能化控制、电力系统故障智能诊断、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 | 联系人:张兰勇 电话:+86-451-82588858 邮箱:zhanglanyong@hrbeu.edu.cn |
5 | 水声工程学院 | 主要学科需求(但不限于)及研究方向: 水声物理、水声工程 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传感器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物理学(声学)、数学、光学工程 海洋信息、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物理、海洋仪器与装备 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联系人:高明生 电话:+86-451-82519510 邮箱:gaomingsheng@hrbeu.edu.cn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泛在网与新型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安全及应用 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图计算与知识发现 时空/时序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与机器意识 媒体计算与计算机视觉 编译技术与体系结构 多模态信息处理 物联网感知与安全 边缘计算与智能感知 工业软件及共性技术 | 联系人:李伟/陈冲 联系电话:+86-18802430819 +86-0451-82519610 联系信箱:wei.li@hrbeu.edu.cn chenchong98@hrbeu.edu.cn |
7 | 机电工程学院 | 船海智能制造技术 机器人技术 水下作业技术与装备 先进设计技术 舰船特辅装备 舰船美学与人因工程 | 联系人:吕庆磊 电话:+86-451-82519710 邮箱:lvqinglei@hrbeu.edu.cn |
8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遥感信号处理、导航技术 电磁场与天线、电波传播、微电子、集成电路、电路与系统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多媒体信息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 光电检测与仪器 信息安全与对抗、无线电物理、空间物理 | 联系人:赵宇宁 电话:+86-451-82519810 邮箱:xtzhb@hrbeu.edu.cn |
9 | 经济管理学院 |
管理系统工程 工业工程 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 复杂系统与区域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创新创业管理 会计与财务管理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 国别经济合作 公司金融和资本市场 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 公共政策 城市治理与应急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 | 联系人:王天琦 电话:+86-451-82519916 邮箱:wangtianqi11@hrbeu.edu.cn |
10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功能材料、材料加工及智能制造 化学工程与技术、腐蚀科学与表面技术、电化学工程和化学工程 | 联系人:李峻青 电话:+86-451-82519192 邮箱:lijunqing@hrbeu.edu.cn |
11 | 数学科学学院 | 代数学、量子信息、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与图论、复杂网络与动力系统、计算数学、人工智能算法 | 联系人:张春敏 电话:+86-451-82518716 邮箱:zhangchunmin@hrbeu.edu.cn |
12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物理学:光学、声学、凝聚态物理、粒子与核物理等 光学工程:纤维光子集成、微纳光电材料与器件、光学测试与仪器 电子信息、材料及交叉学科 | 联系人:张羽 电话:+86-451-82519754 邮箱:zhangy0673@163.com |
13 | 外国语学院 | 外国语言文学、翻译学以及区域国别学 | 联系人:李丽 电话:+86-451-82519595 邮箱:lili@hrbeu.edu.cn |
14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社会发展与管理、社会工作、人类学、人口学等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各方向 国际法、法学理论、宪法与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诉讼法、环境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各方向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职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 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研究、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俄罗斯思想文化研究 | 联系人:韩雪 电话:+86-451-82569608 邮箱:82588881@hrbeu.edu.cn |
15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核能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核能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技术 新工质反应堆关键技术 乏燃料后处理与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辐照效应与辐射应用技术 | 联系人:王海涛 电话:+86-451-82518400 邮箱:cnst@hrbeu.edu.cn |
16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联系人:金璐璐 电话:+86-451-82569311 |
17 | 体育部 |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 | 联系人:苏庆富 电话:+86-451-82589377 邮箱:ugf1991@hrbeu.edu.cn |
18 | 烟台研究院 | 深远海工程技术+ 先进核能应用技术 先进电能变换与信息传输技术+先进材料及智能制造技术+ | 联系人:翟丽君 电话:+86-535-2607686 邮箱:zhailijun@hrbe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