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哈工程第九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开幕式在启航多功能厅召开。校党委书记高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宋迎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学院教授杨德森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主持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赵玉新,校长助理尹航出席会议。19个教学科研单位负责人,国家级青年人才代表、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代表,以及线上线下受邀参加论坛的近3000名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会议。本次论坛由HiEliteGlobal&云视聘平台承办,面向全球宣传及直播。
高岩指出,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抓住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以及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历史机遇,开启了以更高质量、更快速度发展的新篇章。学校党委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深入推进人才引育“一院一策”特色举措、“一条链”暖心服务,全力打造“烟青琼”引才特区,积极构建“大师+团队”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青年人才在重大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努力构建全球人才选聘体系,不断凸显人才机制改革优势,全力把学校打造成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主阵地”。他指出,“兴海论坛”是学校多年来精心打造的重要引才会议品牌,是学校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各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希望各位青年才俊通过论坛,加深对学校的认识与了解,强化沟通合作,与哈工程携手共同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宋迎东详细介绍了哈工程的发展历史、学科体系、平台高地、科研创新体系、人才引育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等六方面内容。他指出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三海一核”领域科技前沿,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推动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在矢志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征程上稳步向前。面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人才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学校对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哈工程已成为青年朋友们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沃土。他希望各位青年学者在本次论坛中了解哈工程、结缘哈工程、并加入哈工程,与哈工程一起为祖国的海洋强国梦共同奋斗。
杨德森分享了全国科技大会上关于建成科技强国,必须具备的五个基本要素的心得体会,他指出,青年学者要树立雄心壮志,将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以家国为己任,为实现建成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他诚邀更多青年才俊加入哈工程,奋力书写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绚丽人生篇章。
於志文指出,学校坚定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2024年上半年,学校推进《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落地落实,先后组织召开了人才引进工作会、人才培育工作会,着力凝聚引才育才共识,创新了诸多人才引育举措,在全校上下形成了浓厚的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兴海论坛的举办就是为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通过深度的研讨交流,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创新,加深海内外学者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认识和了解,促成一批优秀人才的加盟,助力打造船海核领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携手共筑海洋强国梦。
学院院长代表、船舶学院院长李晔,团队负责人代表、智能学院副院长黄玉龙,国家级青年人才代表、动力学院骆洪亮分别分享了有组织引育国家级人才、推动个性化人才培养和个人职业成长的经验体会。
人力资源处相关负责人从事业平台、团队水平、个人发展、薪酬待遇、居住条件、子女教育等十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人事人才政策。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哈尔滨工程大学,强调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听从召唤,我特意回国,希望用我所学的核专业知识为哈工程添砖加瓦。”此次专程回国参加兴海论坛的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李天齐说。
“哈工程有优秀的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对我未来的科研发展非常有帮助。学校同时还提供吸引我的人才政策,比如安家政策、科研启动经费和人才补贴政策。”此次专程回国参加兴海论坛的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魏斓说。
此次兴海论坛共包括19个分论坛,7月12日前,兴海分论坛将陆续在19个教学科研单位召开。
本届兴海论坛共吸引近3000名海内外青年学者关注,有千余名青年学者已经与相应学院建立了联系。自2016年,哈工程已成功举办九届兴海论坛,累计吸引近万余名青年学者与学校建立了联系,80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入职哈工程,人才聚集效应逐渐显现,对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